集大外语学术沙龙: 2024年 第66期
报告题目:后人文主义主体性及其当代意义
主讲人: 王祖友教授
摘要:后人文主义是对人文主义的反思、批判与扬弃。后人文主义反对人类中心论,反对本质主义,主张重构世界观,认为人性是与物性无法割裂的,没有截然自足的“人性”。 后人文主义摒弃等级和主客体分立主导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框架,强调人及其话语的建构性,秉持一种后人文主义的主体(简称“后主体”)立场, 它强调自我主体和对象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,这是从另一个角度肯定了人的社会性,后人文主义思维对理解当代中国具有积极有效的现实意义。

专家简介:王祖友,男,博士,教授,博导(兼)。1968年8月26日出生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。 1998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,文学硕士;2002年4月美国耶鲁大学美国学东亚学者研究生班毕业;2006年6月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毕业,文学博士。曾在Chatham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of Pittsburgh访学一年。
现任教于泰州学院,给本科生开设过精读、泛读、写作、文秘、语言与文化、翻译、美国文化、英国文学、美国文学等课程,给研究生开设过美国文化、美国后现代派小说选读、英语文学与文化研究和西方文论课程。曾获得“河南理工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”、“河南理工大学优秀教师”、“《山东外语教学》优秀编委”(2011、2012、2013、2014、2015年度、2016年度)、 “焦作市第三届优秀青年社科专家”(2012年)、“2012年度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师”称号、“2012年度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”等荣誉称号。
主要研究领域是美国文学和文学翻译。出版著作8部,曾在《外国文学》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86篇,其中,核心期刊论文24篇。翻译作品若干, 如:2007年11月发表《美国文学研究新方向:1980-2002》(《当代外国文学》2007年第四期(CSSCI),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《外国文学研究》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)。2011年9月发表《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自动化、自主性与自动现代性(《国外理论动态》2011年第9期(CSSCI)),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《文化研究》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)。主编、参编教材7部。完成科研项目6项,在研1项。
社会兼职:Asia-Pacific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编委、《山东外语教学》编委(2011-2016)、《世界文学评论》编委、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、江苏省翻译协会理事、广西翻译协会理事、第二届东北亚语言文学与翻译国际学术论坛理事会理事、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、中山大学语言研究所兼职教授、新疆文艺理论研究会理事、学术英语研究会理事、天津理工大学开云(中国)官方MTI合作导师、南京师范大学开云(中国)官方MTI合作导师、中国翻译认知学会常务理事、中国生态翻译与认知翻译学会常务理事。
主办单位:开云手机客户端
主持人:张海燕院长
讲座时间:2024 年 7月5日上午9:00-11:30
讲座地点:开云手机客户端5楼会议室